一、電纜外徑粗細不均和竹節形
產生粗細不均和竹節形的現象
1、由于螺桿或牽引不穩,造成電纜外徑粗細不均。
2、由于牽引突然不穩,形成電纜的塑料等呈竹節形。
3、模具選配較小,半成品外徑變化較大,造成電纜的塑料層厚度不均。
產生粗細不均和竹節形的原因
1、收放線或牽引的速度不均。
2、半成品外徑變化較大,模具選配不合適。
3、螺桿速度不穩,主電機轉速不均,皮帶過松或打滑。
排除粗細不均和竹節形的方法
1、經常檢查螺桿、牽引、收放線的速度是否均勻。
2、模具選配要合適,防止倒膠現象。
3、經常檢查機械和電器的運轉情況,發現問題要立即找鉗工、電工修理。
二、氣孔、氣泡或氣眼
產生的原因
1、局部控制溫度超高。
2、塑料潮濕或有水分。
3、停車后塑料中的多余氣體沒有排除。
4、自然環境潮濕。
排除方法
1、溫度控制要合適,發現溫度超高要立即調整,防止局部溫度超高。
2、加料時要嚴格地檢查塑料質量,特別是陰雨季節,發現潮濕有水,應立即停止使用,然后把潮料跑凈。
3、在加料處增設預熱裝置,以驅除塑料中地潮氣和水分。
4、經常取樣檢查塑料層是否有氣孔、氣眼和氣泡。
三、產生疙瘩
產生疙瘩的現象
1、樹脂在塑化過程中產生的疙瘩,在塑料層表面有小晶點和小顆粒,分布在塑料層表面四周。
2、焦燒產生的疙瘩,在塑料層表面有焦燒物,特別反映在合膠縫的表面上。
3、雜質疙瘩,在塑料表面有雜質,切片的疙瘩里面有雜質。
4、塑化不良產生的塑料疙瘩,切片后發現疙瘩里面是熟膠。
產生疙瘩的原因
1、由于溫度控制較低,塑料還沒有塑化好就從機頭擠出來了。
2、塑料質量較差,有難塑化的樹脂,這些沒有完全塑化就被擠出。
3、加料時一些雜質被加入料斗內,造成雜質疙瘩。
4、溫度控制超高,造成焦燒,從而產生焦燒疙瘩。
5、對模壓蓋沒有壓緊,進膠后老化變質,出現焦燒疙瘩。
排除疙瘩的方法
1、塑料本身造成的疙瘩,應適當地提高溫度。
2、加料時嚴格檢查塑料是否有雜物,加料時不要把其它雜物加入料斗內,發現雜質要立即清理機頭,把螺桿內的存膠跑凈。
3、發現溫度超高要立即適當降低溫度,如果效果不見好,要立即清洗機頭和螺桿,排除焦燒物。
4、出現樹脂疙瘩和塑化不良的疙瘩,要適當調高溫度或降低螺桿和牽引的速度。